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

Great Welsh Marathon 2011


Fern Hill
"...And as I was green and carefree, famous among the barns. About the happy yard and singing as the farm was home. In the sun that is young once only" 威爾斯詩人 Dylan Thomas 在 Fern Hill 詩*(註1)中,流露了童年時期對故鄉土地的回憶及情感。位處大不列顛西南方的威爾斯,則是這次馬拉松的目標,同時也是我繼蘇格蘭、英格蘭之後,第三塊英國領地的馬拉松挑戰。

Great Welsh Marathon
Llanelli 是威爾斯語,英文原意為 Church of St. Elli,這是位在威爾斯西邊海岸線的一個大鎮,距離旅遊景點 Swansea 有16公里遠,因為著名景點集中在 Swansea ,此鎮不是個觀光盛地,所以很少便宜旅館可選擇,我直到上個月才開始在網路上尋找住宿,可是嚐到了苦果,便宜的 hostel 及 B&B (bed and breakfast) 已經額滿,加上週日的大眾交通運輸沒有辦法準時抵達會場,如果要選擇稍遠的城市,還得額外考量計程車的費用,再三斟酌後,只好忍痛選擇鎮上的 hotel 入住,雙人房 twin bed 一晚"特價"£90 (原價£100),雖然很貴,但既然都已經完成報名,還是只能作出這樣的選擇,在此也要感謝這趟隨行的旅遊夥伴!

Hello Sunshine
四月初春的陽光穿透了晨霧,沿著 Llanelli 海岸開始邁開步伐,這次比賽路程是橫跨東西兩端的兩趟折返,起跑後先往東側海岸出發,這段是開放的自行車道,地面有一段是PU跑道,跑起來非常舒服,柏油道路鋪設也很平坦,對跑者而言,這是很棒的享受。

不免想著那個瘋狂的計劃『如過這場比賽順利完成的話,就可完成大不列顛島各區馬拉松的挑戰! 接著就只剩五月底北愛爾蘭的比賽,就全英國跑透透了!』然而事實上,能參與這場比賽完全出乎當初預料,如果不是在 劍橋馬拉松 和一位跑者閒聊,進而得知這場比賽資訊,那麼我很可能會飛到希臘 (International Marathon Alexander the Great)或是米蘭 (Milano City Marathon) 參賽,可惜今天沒有相遇,沒機會和她當面致謝,若不是參與這場比賽,將來很可能也沒有機會來到威爾斯跑馬拉松。

Follow The Leader
今年第二屆的 Great Welsh Marathon 雖然僅三百多人參加,但報名人數的成長已經是首屆的一倍,主辦單位 Human Being Active 更是野心勃勃希望能持續將活動發展成英國前幾名大型的賽事,或許三五年後,能在 Distance Running 雜誌上看到這場馬拉松的活動資訊呢!


主辦單位特地邀請了 Rosie Swale Pope 開跑,在比賽的過程中,常看到這位跑者彬彬有禮地替每位擦身而過的跑者打氣,撰寫心得的同時,上網查了些她的資料,令我大感佩服。她不但身兼作家、健行者、馬拉松跑者,同時還是位偉大的探險家,她曾花了五年,跑步環遊世界,成功為俄羅斯孤兒募款 £250,000,更曾航駛單人小船橫跨大西洋,其它壯舉還包含了在智利騎馬旅行了3000英哩(約4800公里),以及沙哈拉沙漠243公里超馬、從北極圈跑到冰島首府雷克雅維克 (距離超過1000英哩),關於她的英勇事蹟族繁不及備載,如果有興趣,可以點連結看她精采豐富的探險歷史!

Hungry Like The Wolf
起跑的氣溫大約 20 度左右,非常適合跑步,路途絕大部分都很平坦,僅有兩、三個起伏較大的坡,照理說很適合創下個人佳績,不過我還是被飢餓給擊敗,而且這次的情況比起先前都還來得慘烈,由於自己出外近兩週,先後去了都柏林、曼徹斯特、卡地夫等等大城市旅行,賽前身體有點小感冒,雖然不是很嚴重,但營養不足和昏沉沉的腦袋,讓我的熱量很快就燃燒殆盡,另外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... 『為什麼補給站沒有能量凝膠 (energy gel)呢』跑著跑著,我終於想到了答案- 運動飲料跟能量凝膠是在下一場北愛爾蘭的比賽才會提供,原來是自己搞混這兩場的補給,而這一場比賽除了開水,剩下的只能自求多福。正所謂山不轉路轉,既然如此,工作人員或救護車總有簡單的食物吧? 即使是條巧克力或幾顆軟糖也罷,可惜不從人願,完全沒有得到任何的協助。只好再次向其他跑者援討食物,不幸的是,這些都還不足補充能量,最後只好將目光轉向地上,盼望是否有可能撿到掉在地上的 gel... 猜猜看最後拾獲幾條?*(註2) 如此狼狽的回憶,相信這輩子應該都很難忘。

Transatlanticism
應該只是巧合,也或許是所謂的命中注定,當我沿著海岸線出發後, iPod 隨機播放至 Death Cab For Cutie -Transatlanticism,聽著 Ben Gibbard 輕輕軟軟的歌聲,搭配鋼琴和漸起的鼓聲,勾起了許多藏在腦中的回憶,想起 Six Feet Under 中 Claire 在牆壁上寫下的那句 “Terror Starts at Home”,在眾人漂浮在迷幻國度時,不斷反覆唱合的那句歌詞,當然,我更不會忘記這首歌陪我度過了27歲的生日,看著左手邊波光粼巡的 Celtic Ocean,聽著這首讓人心碎的史詩歌曲,如果這時我說我不會想念台灣的一切,那麼絕對是騙人的... 跑馬拉松本來就是一段漫長又孤獨的心靈旅程,至少就目前為止,我一向都不介意最終的成績,對我而言,在時限內完賽比什麼都重要。而音樂始終是我最忠實的打氣夥伴,而那台螢幕已經陣亡,不會顯示資訊的銀色 nano ,總是默默陪著我渡過這段漫長的考驗。不管經過多少次的歷練,每次只要 Transatlanticism 響起,心中總會有一陣陣的悸動,尤其每次一個人參加海外馬拉松,然,守候在終點的民眾不是我所熟識的面容,說的亦不是我的母語,這首歌對我顯得額外巨大,這首歌詞說的是相隔海洋兩地的思念,而最讓人動容的那句歌詞是這樣唱著的 "I need you so much closer. So come on."




*(註1): 對 Fern Hill  整篇原詩及翻譯有興趣的可 點此 閱讀。
*(註2): 答案是兩條。相信我,在那種情形下,絕對顧不了包裝有多髒,上面留有多少腳印,都會直接拆開吃掉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